第零五六章:争执-《壮哉大唐驸马》
第(2/3)页
对于这个父亲,柴令武实在无力吐嘈!
在他看来,柴绍简直就是一个全不顾家的工作狂,自己编写《法律》那么久,他居然并不知道。摊上这等不负责的家长,以前那个柴令武不纨绔都不行。
“来,我给你介绍一下。”柴绍也没有多问,而是给柴令武介绍着文武大臣。
“这是你房伯伯……”
“李伯伯……”
……
叔叔、伯伯的叫了一大圈,也到了早朝的时间,伴随着金锣鼓声,御史大夫带着茶水间的一票人来到了太极殿与殿外的大臣汇合。
然后统一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,群官按品级于殿庭就位。
柴令武无官无职,理所当然列在武将系列的最后一个位子。
这个时候,一身锦绣龙袍的李世民在众星捧月之下,来到了龙椅处坐了下来。
“见过圣上,吾皇万岁!”
柴令武跟着大众,有模有样的行了躬礼。
“赐坐!”李世民表情愉悦,笑着回应众人的行礼。
唐朝的早朝比较随意和人性化。
不仅没有跪礼,而且不管职位大小,到了朝堂上就有位子坐。不过在与皇帝对话的时候,臣子需要站起来应答,以视尊敬。
柴令武跪坐在软软的席子上,满怀兴趣的听着李世民与堂上文武的应对。
李世民处理完当天必不可少的政务,让几名内侍各自端上一个木盘,盘中整齐的放着数十本书籍,正是柴令武昨天呈献的《法律》前三篇。为了今日讨论,李世民让工匠连夜印刷了一百本。在活字印刷术尚未普及的时代里,真不知道动用了多少工匠。
“这是小柴爱卿独自一人,花三四个月之功所编写的《法律》,许多条例堪称是神来之笔,简直妙不可言。而这仅是《法律》十五篇的前三篇。众卿都看看。”
他昨晚与柴令武分别后,又再三细读,每次都有一番新感受,此刻当着大臣们的面,给予了极高的评价。
“小柴爱卿在《芙蓉楼记》提到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……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’。现如今,他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践行着这句话,朕非常欣慰。”
言语之中,喜悦难掩。
长孙无忌一想到昨天看到的只言片语,心头不禁一颤,用眼神示意那些与他交好的公卿大臣,示意他们与柴令武一斗。
他是文臣之首,最先拿到了样本,如弥勒佛一般的脸庞,至始至终都露着笑意,但仔细看下去的时候,他笑不出来了。
无懈可击的完美律法。
这是长孙无忌心中作出的评价。
这也意味着,自己无敌于天下多年律法领域,自今日起,出现了一个强大到令他仰望的对手。
柴令武制定的律法除了想他人之不想,而且清晰明了,哪怕粗通文墨的尉迟敬德这类武将也一目了然,单从简洁的语言上说,就比晦涩的只有文人才看懂的《武德律》适用天下。
第(2/3)页